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关于落实“高教三十条”强化内涵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

陕商院〔2013〕10 号
发布时间:2015-07-23 发布人: 浏览次数:

我校自“升本”以来,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等文件精神,以迎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为契机,加大教学建设的力度,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在学校发展的新阶段,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落实“高教三十条”精神,强化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针对影响学校质量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强化内涵建设上来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生已达12000多人,其中本科生达到6620人。按照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2000人,其中本科生达到8400人。目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生源数量的下降,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已从社会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转化为社会公众要求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因而教育质量是影响学校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内涵建设是学校下一步发展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今后一段时间学校要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的重点从数量增长转移到强化内涵建设上来,走适度增长,稳步发展的道路,要明确数量的增加是发展,质量的提升也是发展,而且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把全校规模控制在15000人左右,将统招生规模控制在12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不低于75%。重点建设本科,适度发展就业前景好,具有鲜明特色的少量专科。本科教育严格按照教育部合格评估要求,规范管理,强化监控,办出特色。继续教育要把教学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遵循继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采取更加灵活的模式独立办学。

要依据社会需求、就业状况、办学条件和学校“十二五”规划目标制定招生计划。分专业招生计划要符合各专业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合理调配指标。新生入学后的专业调整要规范管理,严格审批程序。

二、改革管理机制,落实校院两级管理,提高执行力

按照《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和合格评估要求,改革现行管理机制,完善领导体制,厘清校院两级管理部门职责。学校及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目标管理和宏观指导:即设定目标,制定政策,协调服务,检查监督。具体职责是:建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组织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规划;提出制定教学管理文件(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的指导意见;组织和管理教学运行(课表、教学进度表、课堂教学评议表、考表等);建立并实施教学日常检查制度;调配全校公共教学资源;组织教学研究和改革活动;组织和管理学生学业考核;管理学籍、学位;提供教学服务;督促检查和评价各二级教学单位教学任务落实情况等。各二级教学单位主要职责是过程管理和日常教学运行管理,执行和落实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保障教学质量。具体职责是:确定各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各专业建设计划和课程建设计划;按照学校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制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各课程教学大纲;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完成各学期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教学环节课表的编排,聘任教师,选择教材,开展教学研究,组织课堂教学,实施课程考核;建立二级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管理教师业务档案等。学校将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根据二级学院的职责、目标、任务,经费切块下拨。要突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实体地位,赋予更多的教学管理职权;要明确二级学院是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基础,必须充分发挥其日常教学管理的作用,使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整合理顺学校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成立校、院两级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是对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进行调研、咨询、决策、指导、监督以及审议评估的专门机构,是促进教学管理民主化、规范化和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向学校校务会负责。二级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是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咨询机构,定期研究教学工作并向院(系)务会提出建议。

稳定管理队伍,突出抓好教学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开展校际间对口交流,提高管理队伍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责任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加大对各个教学管理环节监控评价的力度,提高执行力。

三、坚持以育人为本,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学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思想,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要重视教学,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1.实施每学年召开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就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集中解决;每学期学校党政会议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教学工作;实施校领导定点联系教学单位制度,经常深入一线及时解决问题;实施各级领导听课制度,掌握课堂教学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准确的决策打下基础;结合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在保障教学质量方面的具体职责,对职能部门服务教学状况进行监控和评价。

2.要逐年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特别是日常教学运行经费的投入。按照教育部对本科教学基本条件的要求,保证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基本设施等项目的经费投入。要发挥教学经费的最大效益,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入到专业发展前景好,专业建设成绩突出,实验室及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高的方向,促进教学建设。

3.将维护教学秩序的稳定,作为全校所有教职工的基本理念和自觉行动。要提倡和宣传课堂教学的神圣,严肃教学纪律。不是非常的特殊事件,任何活动不能安排在上课时间。第二课堂及学生社团活动严格按照第二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不能冲击第一课堂。强调按照教学规范实施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按时上下课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最基本的纪律要求。严格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的有关规定。将管理服务人员纳入规定之中,明确程序,严格实施。

四、出台《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机制上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教学质量保障机构和教学质量保障运行系统两个方面组成。教学质量保障机构涵盖了学校所有的行政服务部门和教学单位;教学质量保障运行系统由质量标准、质量条件保障、质量管理、质量监控和评价、质量信息、质量反馈和改进等六个环节构成。《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建立教学日常监控系统和周期性专项评估系统。教学日常监控系统实施三级监控,即:三线(学校、教务处、二级院)三面(专家、同行、学生)监控;周期性专项评估系统实施一级评估,即:教学评估中心负责组织对二级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毕业论文工作质量评估、试卷评估、实践教学评估等校内评估。

五、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影响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努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是办学的第一核心资源,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不仅是我校也是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民营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根据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现状,提出以下意见:

1.学校上下应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要按照教师法维护教师的权益;要通过工会、学校领导接待日、设置校领导邮箱等多渠道听取教师的诉求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要吸收教师参加教学工作委员会,吸收教师参与校内评估,发挥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作用。要逐步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为教师创造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

2.教师队伍建设要向专业建设成绩突出,教学管理规范,社会需求看好的专业倾斜,首先保障纳入省级综合改革项目的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发展的需要。

3.教师队伍建设在继续采取多种方式壮大教师队伍,调整结构,以满足各专业基本教学需要的同时,将建设的重点放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

4.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师德、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应重于激励和引导,学校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服务。要通过“导师制”、“助教制”的落实,充分发挥老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发挥政策制度的导向作用,促使青年教师的成长。

5.根据教学需要,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进修学习,或作为访问学者进行项目合作研究,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开阔眼界,交流学习,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6.开展教学标兵、师德标兵、教学能手、我心目中最美的老师等各种类型的教学评优活动,弘扬正气,发挥榜样的力量。

7.严格教师准入制度。落实“助教制”,对刚刚进入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一般都必须通过一年的岗前培训,两年的助教经历,经考评合格之后,才能取得专任教师的资格,方可正式承担一门课程的主讲任务。岗前培训由人事处组织,教务处及二级院配合,主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培训,可采取专题讲座、观摩教学、导师指导、试讲评议、交流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

8.实行教师退出制度。对岗前培训不合格,或学生、同行、专家三个方面评价都不合格,经过指导整改,仍无改变者,应退出教师队伍。

六、坚持教学改革,落实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2012年学校制定的新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贯彻了《高教三十条》精神,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应在教学运行中认真落实。

1.各专业要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所有开设的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都必须制定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与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相一致的教学大纲,并严格执行。各二级院(部)应组织教研室加强对课程的教学研究,理清“教什么”“怎麽教”。对青年教师教案应该严格要求,规范管理。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实践教学体系所规定的各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应精心组织,长远安排,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要将实验室开放形成制度,规定开放的内容、时间和范围,并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要对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提出认定的标准和程序。

3.各专业要对集中实践环节作出具体安排,从组织领导、教师指导、安全教育、考核要求等都应制定计划,认真落实。

4.综合素质教育环节和七个系列的公选课体现了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体现了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各二级院应该向学生广泛宣传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这些环节的初衷和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尽早安排,尽早参与。

5.“大学英语改革”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两课)”的改革是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既然是改革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大学英语”实施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开设英语选修课或专业英语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我们要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以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两课”的改革要突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结合当前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实施项目教学。要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精心设计实践教学项目,选准问题,提高实效。

6.对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也是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改革的举措之一。教务处重新制定“关于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其要点是改变目前大多数课程一次考试确定成绩的现状,改变考试方式单一,考试时间统一的作法。将考核的重点从学习末端提前到学习过程之中,重视平时学习的测评,提倡考核方式的创新,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二级院应根据教务处要求,制定实施细则,保证考试方式改革目标的实现。

7.专业导论课的设置是课程设计中新的做法,其目的是,通过对本专业性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课程设置、未来就业前景的介绍,使学生在刚刚进入专业学习之初,就能了解本专业基本情况,明确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了解专业、行业、职业和就业的现状以及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的针对性,为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这是各专业提供给新生第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学生认识专业、了解教师教学水平的“第一面”,应该高度重视导论课的教学,学校要适时召开交流会,互通各专业教学情况,不断摸索经验,逐步形成特色。

七、加强科学研究与校院管理与改革研究,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管理

科研工作是本科院校四大职能之一,教师的科研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的科研水平直接影响整体办学水平和学校的竞争力。近几年,学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距离合格本科教育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还比较薄弱,精力的投入远远不足,科研能力有待提高。近期省教育厅出台了《陕西省民办高等学校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为民办学校科研工作给予政策支持,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认真研究这一《提升计划》,理清思路,制定行动方案,努力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真正认识到科研对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促进作用,认识到科研对教师本身发展、学术水平提高的重要影响。从而确立科学研究的理性自觉,在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2.在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要重视对教学的研究,要重视校院内部管理和改革的研究。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办学目标,要结合学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管理改革等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科学研究要注重应用项目的研究,从教学角度来看,要把重点放在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上,将学科前沿问题、学科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带进课堂,甚至将尚在研究尚未得出结论的内容引进课堂,将科学研究的方法融入教学,通过增强教学的“学术性”来支撑高质量的教学

3.鼓励高年级在校生结合专业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科普活动。专业教师要吸引高年级优秀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开展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加各类专业竞技和学术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知识运用能力。

4.用好学校科学研究培育基金,支持中青年教师参与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用好大学生科技活动补助基金,鼓励高年级大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科普活动,各类专业竞技和学术活动。

八、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的一切工作为了学生,检验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水平,其衡量标准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专业知识和能力、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因而加强学生工作,建设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1.加强学风建设工作的领导,完善校院两级学生管理机制和考核办法,明确职责,落实措施,严格考评。

2.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建立对总支书记、辅导员队伍以及学生干部的培训制度,提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关心辅导员队伍的思想、学习、生活,注意听取他们的诉求,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逐步改善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3.对学生的教育要突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勤奋学习、品学兼优的学生,宣传往届毕业生中奋发努力,自强自立,艰苦创业,贡献社会的典型代表,激励在校生努力学习,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4.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强化管理,严格实施。在实施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要配套做好预警告知工作。要明确管理本身就是教育,管理是为了教育。

5.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

6.建立调动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的政策与措施,形成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机制。积极开展学生指导和服务工作,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与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服务工作,完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制度等,及时发现、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7.结合综合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活动。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指导学生社团建设,搭建学生课外科技及文体活动平台,提倡和支持学生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术、科技、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指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着力点,《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评估十二条)是贯彻落实《高教三十条》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全面贯彻《高教三十条》精神,以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为“教科书”,紧紧抓住目前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以评促建,力争在三年之内,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学校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二〇一三年三月五日

上一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
下一条: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中期建设与发展规划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